來源:黨建網微平臺微信公眾號 2025-11-19 15:49:15
文化繁榮是民族復興的精神基石,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核心內涵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,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。
文化是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的靈魂。歷史和現實都表明,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,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,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。文化自信,是更基礎、更廣泛、更深厚的自信,是更基本、更深沉、更持久的力量。堅定文化自信,是事關國運興衰、事關文化安全、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。 ——2016年11月30日,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大、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 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。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,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,在深入生活、扎根人民中進行無愧于時代的文藝創造。要繁榮文藝創作,堅持思想精深、藝術精湛、制作精良相統一,加強現實題材創作,不斷推出謳歌黨、謳歌祖國、謳歌人民、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。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創造。要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,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,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,把激發創新創造活力作為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中心環節,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生產經營機制。圍繞提高文化原創能力,改進文藝創作生產服務、引導、組織工作機制,孕育催生一批深入人心的時代經典,構筑中華文化的新高峰。要堅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結合、抓作品和抓環境相貫通,積極營造良好文化生態,充分發揚學術民主、文藝民主,支持作家、藝術家和專家學者扎根生活、潛心創作,推動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持續迸發。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,要培養造就大批哲學家、社會科學家、文學藝術家等各方面人才。近年來,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人才隊伍不斷壯大、素質不斷提升、結構不斷優化,但還存在不少問題。要培養造就一批善于思考和研究中國問題的人才,立足當代中國正在經歷的社會變革和創新實踐,發現新問題、提出新觀點、構建新理論,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、時代化,回答好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、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問題。要培養造就一批善于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人才,發出中國聲音、講好中國故事,不斷提高國際傳播影響力、中華文化感召力、中國形象親和力、中國話語說服力和國際輿論引導力。要研究編制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學藝術人才發展規劃,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、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提供堅實人才支撐。 ——2021年9月27日,習近平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文化創造核心在人。要把育人才、建隊伍作為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,統籌各類人才培養,建設一支規模宏大、結構合理、銳意創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隊伍。要尊重人才成長規律,建立健全科學權威、公開透明的文藝和學術評價體系,完善符合文化領域特點的人才選拔、培養、使用、激勵機制,營造識才、重才、愛才的良好政策環境。 媒體融合發展不僅僅是新聞單位的事,要把我們掌握的社會思想文化公共資源、社會治理大數據、政策制定權的制度優勢轉化為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的綜合優勢。要抓緊做好頂層設計,打造新型傳播平臺,建成新型主流媒體,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,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、傳得更廣、傳得更深入。 ——2019年1月25日,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,研究和挖掘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和時代價值,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,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,構建和運用中華文化特征、中華民族精神、中國國家形象的表達體系,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中華文化認同。 ——2023年10月27日,習近平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文化遺產是輝煌燦爛中華文明的有力見證,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。要秉持敬畏歷史、熱愛文化之心,堅持保護第一、合理利用和最小干預原則,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和統一監管,加強歷史文化名城、街區、村鎮的整體保護和活態傳承。健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制機制,加快完善法規制度體系,加強工作力量配備和管理資源整合,切實增強權威性、協同性、約束力。 ——2024年10月28日,習近平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發展文化事業是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、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基本途徑。要堅持為人民服務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,堅持百花齊放、百家爭鳴的方針,全面繁榮新聞出版、廣播影視、文學藝術、哲學社會科學事業,著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,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、更為豐富、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。要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,優化城鄉文化資源配置,完善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網絡,增加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總量供給,縮小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差距。 ——2020年9月22日,習近平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 發展體育事業不僅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,還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凝心聚氣的強大精神力量。我們要弘揚中華體育精神,弘揚體育道德風尚,推動群眾體育、競技體育、體育產業協調發展,加快建設體育強國。 ——2019年2月1日,習近平在北京考察北京冬奧會、冬殘奧會籌辦工作時的講話 成功籌辦舉辦北京冬奧會、冬殘奧會,極大激發了億萬人民的體育熱情,極大推動了我國體育事業發展。我們要堅持以增強人民體質、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為目標,高度重視并充分發揮體育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,繼續推進體育改革創新,加強體育科技研發,完善全民健身體系,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體育健身意識,增強我國競技體育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,加快建設體育強國步伐。 ——2022年4月8日,習近平在北京冬奧會、冬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來 源:黨建網微平臺微信公眾號 編 輯 I 蔡夢達 審 校 I 田文昕 監 制 I 張寶珠
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9511號 京ICP備12032208號